當95后全國政協委員楊鈺尼身穿一套民族服飾,出現在人民大會堂時,身邊迅速聚攏了一群人。她落落大方地展示這套原創設計的服飾亮點——創新結合了哈尼族傳統服飾元素與“新中式”風格。
這名畢業后返鄉、致力于保護和傳承哈尼梯田文化的年輕人,把她熱愛的家鄉以及她心中的國潮,穿到了北京?!霸蹅兊姆沁z不是散落塵土的老物件,而是有生命的活化石?!彼f。
婉轉的唱腔、唯美的身段、細膩的表演,全國人大代表、北方昆曲劇院梅花獎獲得者、國家一級演員顧衛英一上臺,就吸引了觀眾的眼球。在全國兩會會場,顧衛英在向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講述時,隨手做了幾個手勢,指尖上流露出了昆曲意蘊。她說,昆曲是一種嚴謹的藝術形式,無論是舞臺上的服化道,還是演員的唱念做表,都經過反復精心設計而成。比如從服裝的顏色和制式、椅帔桌圍的顏色,就能分辨出場的是什么人物、什么身份,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精細之處,顧衛英希望能被更多年輕人關注。
蘊含傳統文化基因的國潮在青年群體中很火熱,青年又成為新國潮的創作者。今年全國兩會,多位代表委員就國潮與青年“雙向奔赴”的話題接受了中青報·中青網記者采訪。
年輕人看到了傳統之美
國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是全方位、多領域的。
一件衣裳、一部電影、一座博物館、一部舞臺劇……這些流淌于年輕人日常生活的“涓涓細流”,都來自于傳統文化這條寬廣的河流,滋養這代人的精神世界。
“今年春節前后,我看到很多年輕人穿‘新中式’服裝,甚至在歐洲的街道上也有不少穿著馬面裙的年輕身影?!比珖f委員、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馮遠征關注到“馬面裙熱”,他認為這是“一種對中國文化的探尋”,是文化與審美的回歸。
“我看到這兩年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越來越受年輕人關注?!瘪T遠征認為,年輕人發現傳統服飾很好看,是因為“老祖宗留下來的審美更適合中國人”。
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注意到,以前大家到國家博物館是到此一游,現在是深入學習,看到文物和展品有更深的感悟,對文化內涵可以有深度的解讀和理解。
王春法說,文化自信就是生活自信,沒有價值觀自信就沒有文化自信。
“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有時候往往超出我們的想象,他們看到了傳統之美?!比珖f委員、中國藝術研究院原院長韓子勇向記者感慨道。
2001年,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”。顧衛英認為,年輕人有無限的活力和推廣潛力,他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、推廣、發展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。
“他們有的人可能一開始對昆曲只是好奇,從文化背景著手,打開一扇扇門和窗,走進去以后發現‘風景這邊獨好’?!鳖櫺l英說,富有東方獨有氣質的文化無論到什么時代,永遠不會過時,因為這是我們民族的根與脈。
年輕人成為國潮的傳播者、創造者
《只此青綠》一票難求,博物館、圖書館、美術館成了熱門打卡地,電影《長安三萬里》《封神》等爆火,很多人愿意穿著傳統服飾出入公共場所……韓子勇感慨,現在的年輕人文化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,因此這些追隨傳統文化的行為都是自發的,年輕人愿意去過“求美求善”“追求體驗感”的人生。
韓子勇覺得,這是文化強國的必然結果,國家發展起來,年輕人必然會產生文化自豪感。
年輕人是傳統文化的傳播者、追隨者,其中一部分人還希望自己成為新的創作者。
楊鈺尼認真思考過“如何促進國潮消費”的議題,她想打造一些“讓古老與現代碰撞”的新型文藝作品。
楊鈺尼現場向記者闡述自己所穿服飾的創新細節:相較于傳統的哈尼族衣服,她把衣服加長,讓版型更修身,又加寬了袖子,讓這件衣服視覺上顯得更端莊大氣。
“我創業的初心非常簡單?!边@名來自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、從小在梯田邊長大的“哈尼姑娘”,大一那年就在家鄉創辦了紅河縣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,希望讓大山里面的孩子通過民族文化和歌舞藝術走出大山。畢業后她選擇返鄉,成為一名保護和傳承哈尼梯田文化的青年工作者。
目前鈺尼文化藝術傳承中心已有近20人的小團隊,在演繹的板塊還有一個云南民族街舞團?!拔覀儼压爬系姆沁z和民族舞、街舞以及現代流行音樂的創作結合在一起,這樣讓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古樸的非遺?!睏钼暷嵯M?,在打造國潮產品時做到“新中式與潮牌的結合”,產品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,借助“新場景”講好中國故事。
“通過我們的努力,越來越多人愿意參與到傳播哈尼梯田農耕文化的實踐中。我們采用研學、采風等方式,邀請高校學生和青少年兒童加入我們,而這些首飾和伴手禮也慢慢成為外來游客喜歡帶回去的產品?!睏钼暷嵴f,這些成效對于提升當地人推廣梯田文化、加入保護梯田等,產生了積極而強烈的推動力。
汲取中華五千年文明精華,古為今用開展文藝創作
顧衛英曾于2015年創作古典劇目《李清照》,2021年又創排了《林徽因》。這是昆曲適應新時代的創新與發展。要詮釋李清照這個在昆曲舞臺上從未出現過的人物,難度與挑戰可不小,因此她在尋找人物質感與氣質時做足案頭工作、動足創作的腦筋。同時在導演和老師的引導下,塑造出了一個既有小女子柔腸,又具大丈夫骨感、有風度氣節的大宋第一女詞人形象。雖然表演的范兒發生了改變,但藝術規律不能打破。
而《林徽因》的創作則完全打破了昆曲古裝戲表演的程式?!暗只找蛏砩鲜蔷哂欣デ綒赓|的,她受傳統文化熏陶也很深,是民國時期的大家閨秀?!鳖櫺l英在創作時時常對著林徽因的照片,讀她創作的詩歌,用意象“復活”她,盡一切可能在舞臺上呈現出她的神態氣韻與風華。
顧衛英為祖國的文化深感自豪。2001年,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顧衛英到日本參加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,并進行了演出。演完后,現場響起持久的掌聲,有些觀眾到后臺為她豎起大拇指,大贊昆曲精美、中國藝術了不起。雖時隔20多年,顧衛英仍印象深刻。那一刻,在異國觀眾的眼神里、感嘆聲中,她堅定了對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。
未來,顧衛英希望昆曲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就像昆曲《牡丹亭》中杜麗娘的經典唱詞一樣——原來姹紫嫣紅開遍。
在國潮熱之下,傳統文化如何得到進一步傳承,吸引更多年輕人?
王春法用3個關鍵詞闡釋了他對讓文物活起來的理解:一是“走出來”,要把藏品變成展品,走出庫房走入展廳;二是“動起來”,借助表情包、數字化、影視方式讓藏品生動起來;三是“融進去”,讓藏品融進觀眾腦袋里,讓大家記得住。
最近,大氣磅礴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放。該博物館用2.2萬平方米的展陳面積,展出了近4000件文物,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統展現了3000多年前青銅文明的樣貌。
在兩會的“代表通道”上,全國人大代表、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站副站長何毓靈說,在策展之初,他提出要建立一個亞長墓的專題廳,用577件文物來透物見人,把亞長的故事講給人們聽,歡迎大家赴一場與商文明的千年之約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國家大劇院院長王寧在兩會上建議,推動“文化+文博”,汲取中華五千年文明精華,古為今用開展文藝創作,讓“詩詞典籍、阮咸評彈”引領國潮文化,讓非遺煥發時代光彩;推動“文化+科技”,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,打造可感知、能觸及、沉浸式、多維化的文化體驗新場景,讓觀眾真切感受文化的沖擊力和感染力。
文章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看法。
神州學人雜志及神州學人網原創文章轉載說明:如需轉載,務必注明出處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。